本課題旨在介紹深度卷積神經網絡結構,并且就從ImageNet數據集當中挑選一小部分作為突破口,來探究深度學習的來龍去脈。除此之外,本課題還緊跟學術前沿,介紹當下流行的幾種準確率最高的模型,并且比較它們之間的區別。
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近幾年最熱門的研究領域。這個領域內接連誕生了AlphaGo、人臉識別、無人駕駛汽車等重量級應用,掀起了一場席卷全世界的科技革命浪潮。深度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利用多層卷積神經網絡(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對海量數據進行運算分析的技術。深度學習在很多領域展現了強大的應用能力,在某些試聽識別中的表現甚至超越了人類專家。
圖像分類(Image Classification)是深度學習中應用最早也是應用最為廣泛的部分,由于現實世界中圖像分類問題的數據量往往很小,所以常常通過遷移學習 (Transfer Learning)來完成。近幾年來,深度學習已經成為很多圖像研究者們的首選方法,很多討論深度學習技術的文章被收錄在頂級學術雜志期刊如Nature、Science、Cell中。
作為深度學習中應用最廣泛的部分,圖像分類的意義可以說舉足輕重。事實上,深度卷積神經網絡模型在2012年橫空出世將圖像分類的最高級別的比賽ImageNet的準確率提高了不止一個檔次。自此,每年的冠軍模型都是基于深度卷積神經網絡開發出來的,并且在2015年,圖像分類的準確率已經高于了人類。
本課題還介紹遷移學習的目的及必要性、應用成熟的模型對數據集進行調試的方法,并且比較圖像分類方法的準確率,旨在讓學生從理論到實踐全面了解深度學習。
AI+X數據驅動型科研
使用人工智能(AI)算法,收集、處理、分析具體學科(X)的海量數據,并基于此進行預測,從而獲得科學發現的研究方法。與傳統的、基于實驗或邏輯推理的研究方式相比,AI+X數據驅動型科研可以借助AI算法強大的運算能力,高效地進行大數據分析,具有投入產出比高、適用范圍廣的優點。
AI+X數據驅動型科研已被廣泛地應用于各個領域,利用AI算法研究基因數據,從而進行早期的癌癥篩查便是其中一例。基因組與癌癥病患的數據千千萬萬,使用傳統的科研方式對其進行分析,工程量大、過程繁瑣,在客觀上難以實現。
但借助AI算法這一便捷的工具,生命科學家便能夠以海量的患者的遺傳信息為基礎,建立數據庫,與過往的研究成果進行對照,快速、準確地在兩者中發現規律、建立聯系,從而使癌癥診斷的“標準化”成為可能。
本課題適合: 9-12 年級學生,有較強的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
英文: 1、具備基本的學術英語閱讀能力; 2、接觸過英文寫作,有論文寫作經驗者更佳;
數學: 1、線性代數基礎; 2、概率統計基礎知識;
計算機 1、Python編程基礎 2、Numpy庫基礎 3、Matplotlib庫基礎 4、Pytorch編程基礎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202300902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