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題旨在運用圖像處理機器學習技術對動物圖像分類。課題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從數字圖像處理入手,學習人工生成集中經典圖像特征,如直方圖,關鍵點描述子等, 后半部分嘗試用神經網絡做特征提取。第二部分是機器學習分類器模型。課題將介紹邏輯回歸,KNN,Kmeans,SVM,在后半部分會涉及簡單的神經網絡分類器。
計算機視覺
Computer Vision
是一門研究如何使機器“看懂”世界的科學,是從圖像和 視頻中提出數值和符號信息,建立算法使得計算機能夠理解圖片內容的過程。具體的計算 機視覺任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圖像分類,圖像增強,圖像分割。其應用相當廣泛:人臉 識別,車輛檢測,目標跟蹤等。
圖像分類是根據圖像的語義信息將不同類別圖像區分開來,是計算機視覺中重要的基本問題,也是圖像檢測、圖像分割、物體跟蹤、行為分析等其他高層視覺任務的基礎。 一般來說,圖像分類通過手工特征或特征學習方法對整個圖像進行全部描述,然后使用分類器判別物體類別,因此如何提取圖像的特征至關重要。
AI+X數據驅動型科研
AI+X數據驅動型科研是指使用人工智能(AI)算法,收集、處理、分析具體學科(X)的海量數據,并基于此進行預測,從而獲得科學發現的研究方法。與傳統的、基于實驗或邏輯推理的研究方式相比,AI+X數據驅動型科研可以借助AI算法強大的運算能力,高效地進行大數據分析,具有投入產出比高、適用范圍廣的優點。
AI+X數據驅動型科研已被廣泛地應用于各個領域,利用AI算法研究基因數據,從而進行早期的癌癥篩查便是其中一例。基因組與癌癥病患的數據千千萬萬,使用傳統的科研方式對其進行分析,工程量大、過程繁瑣,在客觀上難以實現。但借助AI算法這一便捷的工具,生命科學家便能夠以海量的患者的遺傳信息為基礎,建立數據庫,與過往的研究成果進行對照,快速、準確地在兩者中發現規律、建立聯系,從而使癌癥診斷的“標準化”成為可能。
整個科研教學流程中,每一位學員都將有學術督導協助保障研究階段性作業和論文的進度,確保取得研究成果。
本課題適合: 9-12 年級學生,有較強的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
英文: 1、具備基本的學術英語閱讀能力; 2、接觸過英文寫作,能初步撰寫英文文章;
數學: 1、概率統計基礎知識; 2、矩陣線性變換; 3、微積分基礎 函數求導求極值;
計算機: 1、Linux 或者 macOS 編程環境的配置;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202300902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