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悠久
ICPC競賽的歷史可以上溯到1970年,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
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英文全稱: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簡稱ICPC))是由國際計算機協會(ACM)主辦的,是一項旨在展示大學生創新能力、團隊精神和在壓力下編寫程序、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年度競賽。賽事由各大洲區域賽(Regional Contests)和全球總決賽(World Finals)兩個主要階段組成。經過近40年的發展,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賽事由AWS、華為和Jetbrains贊助,在北京大學設有ICPC北京總部,用于組織東亞區域賽。
與其它計算機程序競賽(例如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IOI)相比,ICPC的特點在于其為3人團隊作戰且題量大,每隊需要5小時內完成8道題目,甚至更多。除此之外,一支隊伍有3名隊員卻只有1臺電腦,使得時間顯得更為緊張。因此除了扎實的編程能力,良好的團隊協作和心理素質同樣是獲勝的關鍵。
每年全球參與學生
所大學參與
現場比賽
ICPC競賽的歷史可以上溯到1970年,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
ICPC賽事由AWS、華為和Jetbrains贊助,在北京大學設有ICPC北京總部,用于組織東亞區域賽。
世界上公認的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被譽為計算機領域的奧林匹克競賽。
5小時
英文
Java, C, C++, Kotlin 和 Python
熱愛計算機、編程的大學生
區域賽→世界總決賽
3人團隊參賽
3人組隊,同校參與,全球頂尖高校共同體驗程序設計競賽的樂趣!
1、比賽時間:
區域賽時間:中國區域比賽日期未確定
總決賽時間:2025 年 8 月 31 日 - 9 月 5 日
2、參賽隊伍
每個隊伍由3名選手組成,選手必須是同一個學校的在讀本科生或研究生。
3、比賽題目
競賽中命題10題左右,試題描述為英文,比賽時間為5個小時,前四個小時可以實時看到排名,最后一小時封榜,無法看到排名。
比賽題目通常是與算法和數據結構相關的計算機問題,包括模擬、數學、字符串、圖論、動態規劃等方面的知識點。每道題目都有對應的時間限制和內存限制,選手需要在規定時間內提交正確的結果。
4、比賽規則和紀律
選手在比賽期間必須遵守比賽規則和紀律,不得使用任何形式的通訊工具或交流方式,如手機、電子郵件、聊天軟件等。同時,選手也不允許將自己的編程代碼或其他解題思路泄露給他人。
ICPC報名
賽事由各大洲區域預賽和全球總決賽兩個階段組成。決賽安排在每年的3-5月舉行,而區域預賽一般安排在上一年的9-12月舉行。原則上一個大學在一站區域預賽最多可以有3支隊伍,但只能有一支隊伍參加全球總決賽。
入圍世界總決賽名額(WF Slots)分為:
參與名額(Participation Slots)、獎牌名額(Medal Bonus Slots)和其他紅利名額(Other Bonus Slots)三類。
其中參與名額是從ICPC總部分配給各大洲區的參與名額(ParticipationSlots)中,由各大洲洲區主席確定并分配給洲子賽區的部分,其中各預賽區第一名自動獲得參加全球總決賽的資格;獎牌名額是ICPC總部根據上一年度總決賽結果直接分配給獲得獎牌的特定學校的名額;其他紅利名額是各大洲區主席從ICPC總部爭取到的額外獎勵名額。
全球總決賽第一名將獲得獎杯一座。另外,成績靠前的參賽隊伍也將獲得金、銀和銅牌。而解題數在中等以下的隊伍會得到確認但不會進行排名。
咨詢賽事輔導
比賽入場時,參賽者須提供帶有圖片的身份證件及證明學校的文件
每支隊伍會配備一臺電腦和一個計算器
禁止攜帶任何打印資料,數據或是計算機可讀取介質。
禁止攜帶個人的電腦,計算機終端,計算器和任何其它電子設備。
注意提交問題不通過有以下3種原因:
運行時間錯誤
超出規定編譯時間
錯誤的答案
參賽的第一步是需要找到有興趣、并具備一定編程能力的隊友。建議大家在學校的計算機科學或軟件工程專業中尋找,或者通過社交媒體等渠道尋找志同道合的渴望參賽的同學。
組建隊伍后,要在ACM官網上進行注冊。每個隊伍必須由3名選手組成,包括一個隊長和兩名隊員,必須是同一個學校的在讀本科生或研究生。每個學校最多可以派出多支隊伍參賽。
在ACM官網進行注冊時,需要準確無誤的填寫隊伍的相關信息,并上傳隊伍成員的照片、身份證明和學校證明等資料。填寫的這些資料將用于驗證隊伍的合法性和參賽資格。
注冊完成后,隊伍需要參加區域預賽。只有通過區域預賽的隊伍才能進入區域決賽和全球總決賽。在比賽中,隊長需要提交隊伍的解題結果和代碼,確保正確并盡快提交。
在比賽中,團隊協作能力是至關重要的。隊員之間要分工明確,根據團隊成員的技能和興趣,合理分配任務和角色,建立一個積極、友好的工作氛圍,促進團隊合作。
評判標準:
競賽進行5個小時,一般有7道或以上試題,由同隊的三名選手使用同一臺計算機協作完成。當解決了一道試題之后,將其提交給評測機,由評測機判斷其是否正確。若提交的程序運行不正確,則該程序將被退回給參賽隊,參賽隊可以進行修改后再一次提交該問題。
程序判定結果有如下7種:
1、Accepted. ——通過!(AC)
2、Wrong Answer.——答案錯。(WA)
3、Runtime Error.——程序運行出錯,意外終止等。(RE)
4、Time Limit Exceeded. ——超時。程序沒在規定時間內出答案。(TLE)
5、Presentation Error. ——格式錯。程序沒按規定的格式輸出答案。(PE)
6、Memory Limit Exceeded. ——超內存。程序沒在規定空間內出答案。(MLE)
7、Compile Error. ——編譯錯。程序編譯不過。(CE)
最后的獲勝者為正確解答題目最多且總用時最少的隊伍。每道試題用時將從競賽開始到試題解答被判定為正確為止,其間每一次提交運行結果被判錯誤的話將被加罰20分鐘時間,未正確解答的試題不記時。
例如:A、B兩隊都正確完成兩道題目,其中A隊提交這兩題的時間分別是比賽開始后1:00和2:45,B隊為1:20和2:00,但B隊有一題提交了2次。這樣A隊的總用時為1:00+2:45=3:45而B隊為1:20+2:00+0:20=3:40,所以B隊以總用時少而獲勝。
具體的操作系統及語言版本各年有所不同。
1、關于國際計算機協會 ACM?
ACM競賽年度性競賽,始于1970年, 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也是全球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且最負盛名的程序設計競賽。競賽提倡創新和團隊協作,鼓勵學生在構建全新的軟件程序時盡情發揮創意,幫助學生檢驗自己在強壓力下的工作能力。是世界各地計算機程序設計者大顯身手的舞臺,也是世界一流大學展現教育成果的最佳窗口。
2、賽事背景?
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的歷史可以上溯到1970年,當時在美國德克薩斯A&M大學舉辦了首屆比賽。
當時的主辦方是the Alpha Chapter of the UPE Computer Science Honor Society。作為一種全新的發現和培養計算機科學頂尖學生的方式,競賽很快得到美國和加拿大各大學的積極響應。1977年,在ACM計算機科學會議期間舉辦了首次總決賽,并演變成為一年一屆的多國參與的國際性比賽。
2018年4月,ACM-ICPC在中國北京舉行,由北京大學承辦,最終北京大學最后時候完成G題奪得金牌。
兩位00后的俄羅斯少年刷屏了! 在“編程界的奧林匹克”中獲得優異成績后 華為將他們收入麾下 未來從事算法和機器學習方面的研究 在編程比賽中大放異彩的俄羅斯少年 今年22歲的Valeria,一直喜歡解決有趣的數學難題...
More如果你希望沖刺世界排名前30或前50的信息學專業相關的世界名校,但標化成績并不出挑,參加USACO計算機學術活動可以是一種有針對性的背景提升方式。 USACO學術活動的含金量 USACO學術活動是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IO...
More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 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學術活動 項目介紹 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ICPC),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學術活動是一項旨在展示大學生創新能力、團隊精神...
More